![]() |
银杏Ginkgo biloba L.别名:白果树、公孙树、鸭脚树、蒲扇 科属:植物界 银杏门 银杏纲 银杏目 银杏科 银杏属 盛花期:春季 |
银杏为落叶乔木,4月开花,10月成熟,种子为橙黄色的核果状。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。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。号称活化石,出身在几亿年前,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,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。变种及品种有:黄叶银杏、塔状银杏、裂银杏、垂枝银杏、斑叶银杏等26种。主要产地在山东、安徽、江苏邳州、江苏长美花卉基地、河南等地。
银杏树又名白果树,生长较慢,寿命极长,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,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,因此别名“公孙树”,有“公种而孙得食”的含义,是树中的老寿星,古称“白果”。银杏树具有欣赏,经济,药用价值,全身是“宝”。银杏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,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,因此被当作植物界中的“活化石”,有观赏价值。
银杏寿命长,中国有3000年以上的古树。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。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,pH值5~6。初期生长较慢,蒙蘖性强。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,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。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,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,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,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。
银杏树的主要分布在山东,江苏,四川,河北,湖北,河南,甘肃等地。全国最大的银杏培育基地是山东省郯城县。
野生状态的银杏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,水热条件比较优越。年平均温15℃,极端最低温可达-10.6℃,年降水量1500--1800毫米。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,pH值5--6。伴生植物主要有柳杉、金钱松、榧树、杉木、蓝果树、枫香、天目木姜子、香果树、响叶杨、交让木、毛竹等。
银杏寿命长,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交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。一般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,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,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。有 3000年以上的古树。初期生长较慢,寿命长。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,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。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,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,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,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。
干枯病
症状:病菌侵入后,在光滑的树皮上,产生光滑的病斑,圆形或不规则形。以后病斑继续扩大,患病部位渐见肿大,树皮出现纵向开裂。春季,在受害树皮上,可见许多枯黄色的庞状子囊抱子座,直径l一3毫米。天气潮湿时,从子囊抱子座内会挤出一条条淡黄色至黄色卷须状分生抱子角。秋季,子座变枯红色到酱红色,中间逐渐形成子囊壳。病树皮层和木质部间,可见羽毛状扇形菌丝体层,初为污白色,后为黄褐色。感病枝干的病斑蔓延,逐步使树皮成环状坏死,最后导致枝条和植株死亡。
在中国的银杏主要分布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气候区内,边缘分布“北达辽宁省沈阳,南至广东省的广州,东南至台湾省的南投,西抵西藏自治区的昌都,东到浙江省的舟山普陀岛”,跨越北纬2l°30′~41°46′,东经97°~125°,遍及22个省〈自治区〉和3个直辖市。中国的银杏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河北、河南、湖北、江苏,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、云南等省的60多个县市,另外台湾也有少量分布。从资源分布量来看,以山东、浙江、江西、安徽、广西、湖北、四川、江苏、贵州等省最多,而各省资源分布也不均衡,主要集中在一些县或市,如甘肃徽县、江苏的泰兴、兴化、如皋、海安、东台、大丰、新沂,邳州、吴县,山东省郯城县新村、泰安市、烟台市,湖北省宜昌市雾渡河镇、湖北随州的洛阳镇,何店镇花园村,广西的灵川、兴安等。许多银杏专家考证后认为,浙江天目山、湖北大洪山、神农架云南腾冲等偏僻山区,发现自然繁衍的古银杏群。它们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,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研究生物多样性、确保银杏遗传资源的持续利用,具有重要作用。自然资源考察人员还在湖北和四川的深山谷地发现银杏与水杉、珙桐等孑遗植物相伴而生。
中国不仅是银杏的故乡,而且也是栽培、利用和研究银杏最早、成果最丰富的国家。古往今来,无论是银杏栽培面积,还是银杏产量,中国均居世界首位。从现存古银杏树的树龄来看,中国商、周之间即有银杏栽植。
银杏的垂直分布的跨度比较大,在海拔数米至数十米的东部平原到3000m左右的西南山区均发现有有生长得较好的银杏古树。如江苏泰兴海拔为5m左右、吴县海拔约300m、山东郯城海拔约40m、四川都江堰海拔 1600m、甘肃为1500m(兰州)、云南为2000m(昆明)、西藏为3000m(昌都)。但这些分布现状,并不表明银杏能够分布在这样的垂直跨度内的所有地区,因为影响银杏自然分布的因素除纬度和海拔外,地形和土壤也是很重要的因子、如土壤含水量、含盐量、日照、极温等均直接限制着银杏的发展。在银杏自然分布的边缘地区,可能由于地形等因素,出现利于银杏生长的小气候,银杏仍旧可以生长得很好。同样在银杏的自然分布区范围内,由于小气候或者地形、土壤、水热条件的差异而有不适合银杏生长的地区,所以在自然分布区范围内,银杏多呈点状分布。从气候因子来看,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在年平均气温8-20度,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-20度的海拔范围内。
银杏是公认的绿化、美化环境和具观赏价值的经济林木。银杏树姿雄伟壮丽,叶形秀美,寿命较长,病虫害少,最适宜作庭荫树、行道树或独赏树。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。银杏夏天一片葱绿,秋天金黄可掬,给人以俊俏雄奇、华贵典雅之感。因此古今中外均把银杏作为庭院、行道、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。银杏利用于作街道绿化时,应选择雄株,以免种实污染行人衣物。中国各城市最早用银杏作行道树的当推丹东市,有三条街路两侧为百年银杏。
中国人种植银杏历史悠久,传说有些寺庙里的树已经有1500年了[来源请求]。因为佛教认为银杏是圣树,所以僧侣们在庙里的栽种,而且养护上千年。欧洲人在1691年第一次见到银杏种在一个日本佛庙花园。因为银杏在儒学和佛教都很有名,日本和朝鲜也有很多人种植银杏。1712年,一个德国医生把它引种到欧洲。虽然银杏到处都有,直到近代才在中国浙江省发现野生银杏。但是西方有人认为这些银杏可能不是野生的,而是一千多年前的僧侣种植的.
银杏树一般寿命很长,有“千年银杏”之称。树可以长到很高大,贵州李家湾有一棵40米高,在甘肃还有一棵60米高。郯城县新村乡有一棵银杏树,据说有3000年历史,公树,在当地号称为“老神树”。 山东莒县莒县浮来山下,有一棵树龄达三千多年的银杏树。传说这棵银杏树是西周初期周公东征时所栽。史载周公东征曾东过“龟蒙”,那么踏足浮来山也就有几分可信。这棵银杏树生命力极强,至今仍枝叶茂盛,当代书法家王丙龙先生挥毫为之写下了“天下银杏第一树”的题字。树神奇,由树而引起的故事也极有风趣。
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,莒县东一书生进京赶考,途中遇雨,就到这棵巨大的银杏树下避雨,忽然兴致上来,想考察一下树到底有多粗,就用搂抱的形式来测量树的围粗。书生竟然搂了七搂还没转到起点。正在他想搂第八搂的时候,被眼前的情况吓住了———书生量树的起点竟站着一位年轻的少妇。原来少妇也来大银杏树下避雨。由于树太大了,所以两人谁也没看见谁。怎么办呢?书生有心让那少妇让一让,但不好意思开口,但又不想放弃自己的测量,于是就只好改为用手的方法,悄悄向那少妇身边过去,数到第八的时候,正好到那少妇的身边,那少妇竟然也没觉察。可是,那少妇身体所占的位置怎么量呢?书生想不出别的办法,就只好把少妇的体宽也算测量的一个长度。于是银杏树的树围就成了“七搂八拃一媳妇”。 几百年过去了,银杏树的树围早已超过了“七搂八拃一媳妇”,但是,“七搂八拃一媳妇”的趣闻,却在周围的村庄里世世代代的流传着。。刘勰在此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文学评论巨著《文心雕龙》。郭沫若曾来此山参拜,亲手题下“文心亭”、“校经楼”。 《左传》记载:“鲁隐公八年,(公元前715年)九月辛卯,公及莒人盟于浮来”。可见,该树当时已成浓荫,成为名树。专家考证,此树至少已有3500年历史。树现高26.3米,树冠遮地20余亩,树干周长15.7米, 须八人伸展双臂方能合围。此古树乃冰川时代留下来的树种,有“活化石”之称。经国家林业部专家鉴定,为“天下第一银杏树”。此古银杏历尽沧桑,有诗曰: 蓦看银杏树参天,阅尽沧桑不计年。 秦柏汉松皆后辈,根蟠古佛未生前。
清顺治年间莒州太守陈全国立石碑题诗曰:
大树龙蟠会鲁侯,烟云如盖笼浮丘。 形分瓣瓣莲花座,质比层层螺髻头。 史载皇王巳廿代,人经仙释几多流。 看来今古皆成幻,独子长生伴客游。,公树,在当地号称为“老神树”。
这种植物在中文的古称为“银果”,如今常被称为“白果”或“银杏”。“白果”这个名称直接被借入越南语,依汉越音发音为“b?ch qu?”;“银杏”这个名称则被借入朝鲜语和日语中,根据韩语的汉字音分别读作“??”(eunhaeng)和“ぎんなん”(ginnan)。
学名的“Ginkgo”来源于日本民间,汉字在日语中常有多种读音,而“銀杏”也可以发音为“ぎんきょう”(ginkyō)。1690年,德国植物学者恩格柏特·坎普法(Engelbert Kaempfer)成为了第一个发现该物种的西方人,他在他的著作《异域采风记》(Amoenitates Exoticae,1712年)中记录了该物种的发音;他写的“y”被误读成了“g”,而这个误读一直被沿用至今。
另外,银杏叶的外型亦成为日本东京都的标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