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落葵Basella rubra Linn.别名:紫角叶、胭脂豆、软姜子、藤菜、木耳菜、胭脂菜、蔠葵、紫角叶 、潺菜 科属: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石竹目 落葵科 落葵属 盛花期:夏季 |
落葵在中国分布很广,别名也多,如木耳菜、藤菜、软浆叶、胭脂菜、豆腐菜等,系落葵科落葵属一年生蔓生缠绕性植物。原产中国和印度,现在亚洲、非洲和美洲均有栽培。落葵以幼苗、嫩茎、嫩叶芽供食用,全株还可供药用,落葵营养丰富,据测定,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.7克、碳水化合物3.1克、维生素C102毫克(在绿叶菜中居榜首),并富含胡萝卜素、铁、磷、钙等。食用方法多样,可以炒食、涮火锅、凉拌、作汤等,有滑肠、利便、清热等功效,经常食用能降压益肝、清热凉血、防止便秘,是一种保健蔬菜。此外落葵既是植物种名,有时也作同属种的共称,是一种原生态植物。
落葵茎紫红色或绿色,叶肉质,广卵形,基部心脏形,夏秋开带红色的小花,穗状花序,花后,花被增大变紫色,多汁,包裹果实,性喜温暖,原产热带。
落葵为落葵科落葵属中以嫩茎叶供食用的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。生于海拔2000m以下地区,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,北方少见。
落葵又名胭脂豆, 原产于亚洲热带。喜温暖湿润扣半阴环境,不耐寒, 怕霜冻, 耐高温多湿,宜在胆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。
栽培要点
落葵采用种子繁殖,春播先用温水浸种2天,促使早发芽;夏秋播种不必浸种。行距50厘米,穴距40厘米左右,穴深5至6厘米,每穴2至3粒种子。播后盖灰粪土约1厘米厚,并要保持土壤湿润,气温15℃以上时,一般播后5至7天出苗。出苗后要勤除草。苗高30厘米左右时,穴旁插立竹竿作为支柱,使蔓攀绕上架。生长期间,应不断供给肥水(以氮肥为主),每次采收后,追浇一次肥水。不留种的及时摘除花序,促进植株、叶片肥大和多生速长;留种的要控制施肥,防止长得过旺。
栽培季节
落葵从播种至开始采收时间很短,加上耐热、耐湿,所以在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自4月晚霜过后至8月可陆续播种。华北地区以春播为主,一般在4月中下旬,晚霜已过,地温在15℃左右时即开始播种,进行露地栽培。如用风障阳畦育苗移栽栽培时,可在3月上中旬在阳畦、塑料大棚等设施中育苗,4月中下旬定植在露地。落葵的春早熟栽培一般在1~2月育苗,2~3月定植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、中、小棚中。越冬栽培在10~12月播种,在日光温室中栽培。
露地栽培枝
露地栽培是指生长发育期主要在露地条件下的栽培方式,是目前中国南方的主要栽培方式。根据育苗环境的不同,又分为3种:一是露地直播栽培;二是露地育苗,移栽栽培;三是保护地育苗,露地移栽栽培。露地栽培多采用直播方式。播种量因采收方式不同而异。以采收嫩梢或幼苗的不搭架栽培,用撒播或条播法。撒播每公顷用种量100~120千克;条播法每公顷用种量75~90千克。上述两法每公顷保苗45万~47万株。以采收嫩叶为主的架式栽培采用条播或穴播法,每公顷用种量75千克左右,株行距为25~30厘米×40~60厘米,每穴2株。不论用什么方式,播种前均应浇足水,播后覆土2~3厘米。晚春或夏、秋季播种,外界气温高,蒸发量大,为保持适宜的湿度,播后即覆盖地膜或碎草,以保证出苗。出苗后立即撤除地膜或碎草。
3.田间管理利用育苗移栽栽培时,在露地晚霜过后定植于大田。定植密度为:以采食叶片进行搭架栽培时,株行距为30~40厘米×40~60厘米,每穴1~5株;以采食嫩梢进行不搭架栽培时,株行距为15~20厘米×30~40厘米,每穴1~3株。
落葵生育期要求湿润的土壤环境。因此,从出苗后至拉秧,一直要经常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。春季3~5天一水,夏、秋季2~3天一水。落葵怕积水烂根,大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涝。
在2~3片叶苗期追第一次肥,每公顷施尿素150千克,或随水冲施人粪尿7500千克。育苗者,定植缓苗后,于5~6叶期追第二次肥,施肥量同第一次。以后每10~15天追一次肥,或每采收一次追一次肥。每次每公顷尿素150~300千克,或人粪尿10000~15000千克。施肥的原则是前期少些,中期多些,后期重施,以促进发生新梢,叶片肥大。
以采收嫩叶为目的的整枝方法是:选留一条主蔓为骨干蔓,当骨干蔓长到架顶时摘心。再从骨干蔓基部选留强壮侧芽形成的侧蔓。原骨干蔓采收结束后要在紧贴新蔓处剪去。收获后期,可根据植株的生长势,减少骨干蔓数。同时要尽早抹去花茎幼蕾。这种管理方法植株单叶数少,但单叶重量大,叶片肥厚柔嫩,品质好,总产量高,商品价值高。
落葵整枝的关键是摘除花茎和过多的腋芽,防止生长中心的过快转移,减少过多的生长中心,保证稳产和高产。1.栽培设施及时间
华北地区利用塑料大棚栽培时,一般于2月中下旬在温室或风障阳畦中育苗,3月中下旬定植,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即可开始采收。利用风障阳畦或日光温室栽培时,可于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,2月中下旬定植,3月中下旬即可开始采收。
2.播种育苗
落葵为喜温蔬菜,春早熟栽培中育苗期在冬末春初寒冷季节。因此,育苗床一定要保证适宜的温度。一般用风障阳畦或日光温室,有条件时利用电热温床进行。
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,播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,夜间加盖草苫子保温,促进出苗。3.定植
定植前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75000千克,深翻,做成平畦。定植前10~15天,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扣塑料薄膜、闭棚,尽量提高地温。
定植应选晴暖天气上午进行,尽量争取定植后有温暖的几天,以利缓苗。4.田间管理
生长期间利用闭棚和通风降温来调节棚内白天温度为25~30℃,夜间15~20℃。白天超过33℃,即通风降温。当进入初夏,外界气温升高时,加大通风量,并撤除草苫子等保温覆盖物。待外间夜温在15℃以上时,可撤除塑料薄膜,转入露地栽培。
保护设施内的追施、浇水、整枝等管理措施可参照露地栽培。采收方法同露地栽培。
秋延迟栽培技术
春播的落葵如果在秋季仍然生长良好,可进行秋延迟栽培,一直延迟采收到11月底至12月初。这种方式在初冬寒冷季节,缺少绿叶蔬菜时亦然可供应鲜嫩的落葵,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均高。播种:春播、播后15~20天发芽,发芽整齐。扦插, 生长期均可进行,插后10-12天生根。
褐斑病
又称鱼眼病、红点病、蛇眼病等。主要为害叶片。叶病斑近圆形,直径2~6毫米不等,边缘紫褐色,斑中央黄白色至黄褐色,稍下陷,质薄,有的易穿孔。
落葵灰霉病
生长中期始发病。侵害叶、叶柄、茎和花序。初呈水渍斑,后迅速蔓延致叶腐烂,茎易折断。病部可见灰色霉层。
落葵苗腐病
又称苗枯病。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和叶片。茎基染病,初现水渍状近圆形或不定形斑块,后迅速变为灰褐色至黑色腐烂,致植株折倒,叶片脱落。湿度大时,病部长出白色至灰白色菌丝。叶片染病,初显暗绿色近圆形或不定形水浸状斑,干燥时呈灰白色或灰褐色,病部似薄纸状,易碎或穿孔。湿度大时,病部长出白色棉絮状物。
落葵叶斑病
主要危害叶片。叶斑圆形或近圆形,边缘紫褐色至暗紫褐色,分界明显,斑面黄白色至黄褐色,稍下陷。后期病部生出黑色小粒点。
虫害:常有蚜虫危害,用40%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杀。
1.红花落葵
茎淡紫色至粉红色或绿色,叶长与宽近乎相等,侧枝基部的几片叶较窄长,叶基部心脏形。常用的栽培品种有:
(1)赤色落葵 又叫红叶落葵、红梗落葵,简称红落葵。茎淡紫色至粉红色,叶片深绿色,叶脉附近为紫红色。叶片卵圆形至近圆形,顶端钝或微有凹缺。叶型较小,长宽均6厘米左右。穗状花序,花梗长3~4.5厘米。原产于印度、缅甸及美洲等地,品种较多。2.白花落葵
又叫白落葵、细叶落葵。茎淡绿色,叶绿色,叶片卵圆形至长卵圆披针形,基部圆或渐尖,顶端尖或微钝尖,边缘稍作波状。其叶最小,平均长2.5~3厘米,宽1.5~2厘米。穗状花序有较长的花梗,花疏生。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。